人生提問系列八七,思想第四回:自己與別人。





當你和自己說話時,你會聽到幾個內心的聲音?如果有多個聲音,它們是和諧的、混亂的,抑或只是一陣哄堂大笑?


其實我滿常跟自己說話的,但通常內心不太會有什麼聲音回覆我。有的話也大概只有一種吧,算是某種小幫手的角色。我最常跟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像是「加油,我可以的」,然後就會得到「對呀對呀」之類的回應,或是哼了一些歌,然後就會聽到「哎呦,不錯喔」(我周杰倫嗎?)。這樣應該算是滿和諧的吧。

最近跟自己對話的時間似乎比起往常還要頻繁一點點,可能因為有很多有的沒的構想,現在都會想說要「先想過」再來執行。以前很多時候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順從自己的渴望了,現在就會先經過一段理性思考想想後果,再來問一下自己「這真是我想要的嗎?」。確認一切無誤以後,我才會執行。當然這過程可能只需要一兩秒吧,但就比較踏實一點。

舉例來說,在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當然很多東西像是遊戲、漫畫書之類的我都會很「想要」買。以前的我一定是先買再說,反正不用什麼錢就可以得到享受。但現在真的是沒有很多時間來做這些瑣事,我就會問問我自己我真的很想要看嗎?(會馬上看嗎?)如果答案是否,我就會延遲這次的消費,或許就會放在下次再買清單裡面,或是乾脆就當作沒有這件事、直接忽略。

這樣內心的聲音對我自己來說,就是幫我自己管理自己的幫手。現階段的我還滿需要他的,也難怪跟他相處的時間變得愈來愈頻繁。


你很尊重他人的想法嗎?這樣的尊重是基於想法的內容,還是基於他表達的方式?


我不敢說我「很」尊重別人的想法,但基本上我都是尊重每個人有他表達的權力。而如果我關心這想法的話,我就會提出我的回饋意見,看能不能多少從我的角度來幫些忙,看是不是有漏掉什麼、或是一些溫馨小叮嚀。當然我會覺得原創性高的想法超棒,能夠跟新奇的想法產生一些火花就會覺得很開心(但也不用到衝突的程度啦)。

在碰到他人的想法的時候,為了要讓我自己可以了解,就會提出一些問題。當然我自己會先在我的腦袋裡面建構一套簡易的假設模型,用這些問題來確認我想的對不對。這樣的作法除了可以讓我自己對問題本身更了解以外,也可以幫助他人釐清他自身的邏輯,我會覺的這樣是必要的工作,藉此避免掉一些表達方式上可能的瑕疵。

理解了別人的問題以後,就能用同樣的「基礎」來產生我的回饋意見,而不是單純用我的直覺來「回應」。若是只憑我直覺來回應,很多時候其實都會是雞同鴨講、對不上馬嘴。這樣不但不是很尊重,也會浪費彼此時間。所以基於「尊重」,還是要把想法好好聽、好好的讓自己了解對方,再來決定要怎麼樣來應對。如果真的很無聊,雖然直接跳過會節省掉一些自己的時間,但還是好好的聽過一輪再下判斷會比較好,說不定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什麼靈感也說不定。

總之不要帶有成見,讓大家的想法都有機會發光發熱,這樣就是一個尊重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