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自己決定你是誰

Compelling People:The Hidden Qualities That Make Us Influential
作者:John Neffinger,Matthew Kohut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今周刊

上個禮拜在寫跟專家學思考的心得時,順手上網查了一下相關資料,看到這本書有被Art Markman推薦(就是跟專家學思考的作者),於是就順手借來看了。這本書的中文書名「自己決定你是誰」有點太抽象,雖然跟內容算是有相關,但乍看之下就像是本勵志書,讓人想不太到實際上的內容是透過「力量」與「溫柔」的架構來分析影響力的工具書。

既然是用力量跟溫柔的架構來分析,首先就要先知道這兩種「氣質」的定義。力量是指一個人能夠推動、完成事情的能力,當然也包含給人積極行動的感覺,比較傾向去控制、掌握事情。溫柔就是指給人一種溫暖、關懷的感覺,對人也比較和善。

而這個「架構」分成四個象限:力量、溫柔、力量+溫柔、沒有力量也沒有溫柔。基本上來說,力量比較陽剛而溫柔比較陰柔。就我自己的看法,這是經由「比較」得來的,要看每個人之間的相對能力而定。若是一個人的專業比較強,那麼他散發出來的氣場就會偏向力量這邊,給人能幹的感覺。專業比較弱的話,可能就會被視為「沒有力量」,不會因此變得比較溫柔。

按照這個架構,當然就要僅可能的跑到力量+溫柔這個象限,給人的感覺就會充滿魅力,專業又強又會照顧人。不過因為刻板印象會影響一些初始值,性別、種族、年鄰、相貌、體型這些都有各自的基本屬性。但這些刻板印象也不是不能被打破,可以經由一些肢體表現、口語表達來讓「自己決定你是誰」。

想要讓自己表現的比較有力量,就要表現出自信。一些比較偏向力量的行為,就是佔據比較大的空間(位置),讓人稍微感覺到有點霸道。講話音調沉穩有力,用字精簡短促。而要表現出溫暖,除了空間上比較柔和(充滿曲線),重點是要打入人群,讓別人覺得跟自己是在同一國的,如此才能彼此感染情緒。

而力量跟溫柔之間的關係,有時候有著月暈效應,就是讓人看到優點就覺得其他一切都好。有時候會有液壓效應(此消彼長的排擠),展現太多力量反而讓人嚇到,覺得不溫柔了。所以想要做出完美形象好像真的沒那麼簡單,要拿捏好分寸。

如果要運用這個架構,就要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也就是了解自己的屬性是偏向哪邊。可行的作法包括檢視自己過去的經驗,還可以看看自己的照片,當然也可以請朋友幫忙。再來就是依照自己的位置來擬定策略,讓自己往目標前進,就是缺力量補力量、缺溫暖補溫暖,改變自己表現出來的樣子。

書中其實對此提供滿多方案的,這邊節錄一個,就是「整裝備戰」。要讓自己變成心目中的樣子,衣著打扮真的很重要,因為只要穿起來像個樣子,實際上表現起來也就比較容易像個樣子。打扮除了是別人評估形象的起始點,也能讓自己比較能夠進入狀況。「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本書讀起來的感覺,前半段滿有趣的,但後半段就讓我感覺有點膩,或許是因為概念不斷重複的緣故。不過整體而言還算是值得一看的小書,能讓人用氣場來分析環境,改變自己做人處事的習慣。推薦給想要閱讀、甚至是掌握空氣的人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