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

Reading Like a Historian: Teaching Literacy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
作者: Sam Wineburg, Daisy Martin, Chauncey Monte-San
譯者:宋家復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04/25

歷史,絕對不是唸唸教科書、把年代人物事件背下來就好的科目。因為現代取得知識變得容易,很多新聞資訊排山倒海的湧入我們的眼簾,到底什麼是對?該怎麼思考判斷才好?本書提供了一種歷史學家的觀點,有助我們於評斷事情的真相。這本書的宗旨也就是如此,給中學歷史老師們一些幫助學生們「脫離」單一史學觀點、培養基本的歷史思辨能力的參考方法(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去唸歷史系)。

總共有八個主題,主題裡面除了介紹一段美國史的故事脈落,也談「為何」要教這段故事給學生,並附上相關史料、工具以及參考資料,給老師們一些教學上的參考。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學到很多美國歷史(畢竟我本來真的沒接觸過),而可惜的就是這些故事對台灣來說其實沒有很大的關聯性,沒辦法直接拿來給台灣的中學生們使用。

無妨,談談歷史思維的核心概念吧:「探究史源」、「脈落化」。

探究史源的指的是弄清楚史料的來源是什麼: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是什麼性質(是信件、公告還是什麼其他形式?)。弄清楚以後才能結合其他資訊來判斷這份史料的可信度,進而將整段事件「脈落化」。

脈落化就是像拼圖一樣,試圖把整段故事「還原」。不但要能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也要把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湊在一起,想想歷史人物的觀點、講出來的話有沒有被斷章取義,還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兩點,就是要當偵探來找可能的「真相」。不過要提醒的是,不能把合理的推論就直接當成真理。我認為還是要保守一點,就把自己的推論當成某種可能性就好,畢竟我們也無法「重現」過去(時空背景已經轉變許多),只能僅可能用既有的線索來推敲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即使不能完全發現真相,但嘗試著進行推理還是滿有趣的,平常看新聞也可以來進行各種層面的推理,練習一下自己的思考能力。

當然這不是要我們完全「否定」教科書,即使是教科書這樣的材料,也是提供了一種詮釋歷史的觀點。作者群想要的,應該是讓學生能在這之上去思考,是不是有別的可能性存在,這些歷史風流人物,真的是如此偉大、完美無缺嗎?而不是發現到歷史人物的某些缺點以後,就全盤否認教科書,也全面否定那些人物存在的價值。

最後來談我跟這本書的緣份。應該是在不久前瞄到FB廣告吧(這本書4月底才出版),想說我也確實需要多補充一些歷史成份,沒想到書的內容不但有講歷史也有我最愛的思考,於是就一時衝動手滑買了。還好書的內容滿好看的,就當推理小說看(咦),滿喜歡他收錄不同觀點的作法,同一件事情有許多不同表述,然後把判斷的權力還給讀者。事情真相固然重要,但能夠明辨是非的思考才是能帶著走的寶藏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