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前陣子讀了教室裡的阿德勒覺得很喜歡,想說找一些相關的書來讀也好,腦中就浮現之前看囧星人的影片有提到這本,於是就順手跟圖書館借來拜讀了。這本書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教材,是阿德勒本人在1927年出版的,雖然部分價值觀有點過時(像是性別意識之類的),但理論部分讀起來仍具參考價值,讓我收穫滿多的。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就他本人的說法,是一種與人生直接相關的科學,也因此被稱為生活的科學。他透過理論與實作結合的方式,試圖去預測人們未來的生涯發展,並也可因此設法避免許多可能發生的危難。這套個體心理學的目的,就在幫助人們能夠在社會上生活得更融洽,透過解析一個人的本質(人生本質),進而解決各式人生中遇到的危難。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讓人能在社會上過得更好。

他認為,在幼童時期(五歲以內)的發展,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為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人生原型都是這個時期就大致決定了。所以他理解一個人的辦法就是針對童年去解析,除了天生物理缺陷的人以外,另外兩種比較無法適應社會的危險群就是被過於寵溺的孩子以及被冷落的孩子。相對於一般情況,高危險群的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情節,於是就無法適應社會。

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但唯有能夠理解到自己是有能力面對困境、解決生活問題,才能產生出對抗自卑的自信心。小時候的自卑感也隨著每個人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態,像是長得矮就覺得自己弱小、長太高覺得自己太顯眼,稍不慎就會生出對應的優越感:因為自卑而產生自己異於常人、進而超越別人的幻覺。比方說,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偷東西不會被抓到、做壞事都只是剛好而已,雖然這些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但因為自己情況特殊所以都是合理的。

但這其實就只是勇氣不足、自卑感作祟而已。有著想要超越別人的心,但用的手段方法不符合社會規範。

既然孩童時期那麼重要,阿德勒就將他的重心也放在學校教學上。他認為學校是家庭與社會的橋樑,學生可以在學校裡面學習如何與其他人互動,也可以趁年輕及早扭轉許多偏差觀念,讓孩子們在未來更能適應社會。


阿德勒的觀點是人們總會有辦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路、不會受到遺傳給定義的,即使出生的環境不完美,但總是有辦法可以解決,可以與社會接軌、進而活出一個美滿的人生。

對於阿德勒的幾個想法我都滿認同的,首先就是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極深,擁有美好童年幾乎就等於一個人能夠發展出健康健全的人格,也就擁有更高的機率會有比較美滿的人生。現在很多家長都用電視、平板來養小孩,這也就犧牲了孩子發展健全人格的時間,畢竟理解表情、情緒溝通也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行。

再來就是雖然人都多少會有自卑感,但這點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能夠覺察到自己產生各種情緒的源頭(有些可能是基於久遠以前的記憶),就有辦法好好處理,就能因此讓生活過得更好。但要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情緒上可沒那麼容易,控制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社會案件了,這也得多練習、多修行一下才行。


書籍基本資料: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The Science of Living
作者: Alfred Adler
譯者: 吳書榆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5/05/07 

相關讀書心得:

教室裡的阿德勒: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 在教室裡面體現阿德勒的智慧。
你到底是誰?:解開不可思議的人格謎團  與阿德勒的觀點一致,但又更進一步解釋各種面向。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 +1 或分享。
若要得到最新發布資訊,可以訂閱本部落格或追蹤我的FB,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 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讀書心得]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讀書心得]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